上一页|1|
/1页

主题:房地产业国进民退警钟敲响

发表于2011-07-18
一个奇异的现象令中外观察家十分困惑:本轮房地产宏观调控的直接原因,可以说源于2010315日,全国“两会”之一的全国人大会议闭幕当天,央企在屡屡制造地王,屡屡受到舆论批评的情况下,无视国民和“两会”的感受,再次在北京一天制造三个地王,惹怒了全国所有痛击高房价的舆论。中央政府即时做出反应。417 日,国务院发出《 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揭开了本轮房地产宏观调控的大幕。

      调控是现行体制的必然反应。按说,闯祸的是央企。频频在全国各地制造地王,拉高房价的是央企。政府应该检讨:央企为什么不顾中央警告频频制造地王,央企为什么有那么多钱制造地王。从深层次找出体制的原因,找出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原因,深化改革,消除不合理体制带来的弊病,才符合正常的逻辑。

然而,一年多过去了,调控没有触及深层次不合理经济体制的一根毫毛,反而出现了房地产业国进民退的奇怪现像。

    近日,一篇标题为《地产业国进民退 标普称央企全面超越民企》的文章,引起大家的注意。

     这篇文章引述标准普尔分析员的意见:在行业的洗牌过程中,“中国房地产业中那些央企,如中海等公司比起民营企业将具备相当的优势。”具体表现在,“该类央企已普遍具有相当大的规模,抗风险能力较强,且背后还有母公司支持,这也有利于这类房企保持财务的灵活性,在如今信贷全面收紧的情况下,该类央企因和中国的银行关系较好,也更易获得贷款。”

      标准普尔分析员以其专业的视角,发现了房地产开发业的国进民退现像。也委婉地指出了央企能保持财务的灵活性的原因。其实,央企岂止“因和中国的银行关系较好,也更易获得贷款”,很多时候,银行的钱就是央企的另一个帐户。无论经济政策宽松还是紧缩,央企要多少钱银行给多少钱。有时候,央企不想要,很多银行还通过请客送礼等手段,硬给央企钱。央企的钱永远多得用不完。这也正是2009年下半年和2010年初央企频频制造地王的重要原因。中央政府怎么会连这个问题都没看出来?

     造成国企特别是央企,在房地产宏观调控的背景下其在房地产市场上反而逆势上扬这样的现象,不是央企的经营管理能力和企业发展战略优于民企。而是政府一系列政策导向的恶果。

    调控以来,政府提高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准入门槛,设置更多的行政审批,限贷,限购,限售,甚至于发动舆论攻击,这一切,无不对中小房企特别是房地产开发企业造成重伤。这些政策和措施,一方面,加剧市场供需矛盾,制造市场恐慌。另一方面,迎来了舆论对中小房地产开发企业50%的死亡预期。

     除了行政审批,银行信贷等各方面国企特别是央企占尽优势外,另一方面,公租房也成为掩护国企向房地产业扩张的烟幕弹。以上海为例,目前成立的七家经营公租房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全部为国企。央企也正打着公租房的旗号,扩张房地产业的份额。

削弱以民营为主体的中小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实力,挤压他们的市场份额,丑化他们的形像,这一切看似互不关联。其实却正是权贵资本扩张势力的系列措施和步骤。

   正如标准普尔分析员所说:“每一次调控,或者说房地产市场趋紧时,无疑也是一个大房企兼并小房企的时机,而未来,假如到了内地房企因为资金趋紧发生价格战时,那或许将是这些央企兼并中小房企的机会。”

   当中小房地产开发企业死亡之后,得利的便是是国企,特别是标准普尔分析员列举的央企。有识之士似乎已经看到:民营房地产公司伤痕累累。国有房地产公司取而代之。在被愚之民的一片叫好声中,权贵们露出高傲的微笑。

      国进民退,尽管有识之士早已敲响警钟,尽管中央政府一再否认存在国进民退的问题,国进民退的现像还是越来越严重地在更多的行业蔓延。

      中国真是个神奇的国度。一再制造地王,拉高房价的央企引发了房地产宏观调控,然后,它又能在“央企退出房地产业”的呼声高涨的情况下,借着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机会扩张以实施垄断的企图。

      国进民退为什么在改革的呼声和舆论棒喝面前不但没有收敛,反而更见威力?房地产业国进民退意味着什么,将对中国的国民住房乃至政治经济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这是需要仔细思考的问题。

 

 

信任·带来新幸福
青岛城建信义房产经纪有限公司: 王洋
地址:青岛市市南区南京路33-3
手机:15965324363
电话:0532-66563688-502
传真:0532-66563686


 

上一页|1|
/1页